(文 / 雲飛校長 Yolanda) 2020年5月5日 星期二
當你說:「我這個週末要回家」的時候,你指的是平常每天回的住處,還是你父母的家呢?
在西語課跟學生有了一段這樣的對話,證明了語言與思維密不可分,想成什麼樣子,就會說成什麼樣子。
我:¿Cuál es tu plan este fin de semana? (這個週末有什麼計畫?)
學生:Voy a mi casa.(我要回家)Este fin de semana es día de las madres. (這個週末是母親節)
我:Bueno, ¿pero no vas a tu casa hoy? 好,可是你今天不回家嗎?
學生:Sí…(對啊)
我:¿Vives con tus padres? 你跟父母住嗎?
學生:No, mis padres viven en Tainan. 不是,我父母住在台南。
我:Entonces, no vas a tu casa este fin de semana, sino vas a casa de tus padres. 所以,你這個週末沒有要回家,而是要去你爸媽家。
學生:Oh…喔~~~
這種對話還蠻常出現的,台灣學生常常會說:「我這個星期六要回家」,其實是講他爸媽的家。
然後我就會接著問:「那你今天下課後要回哪裡?」
學生會說:「回家啊!」
我就會接:「所以你每天都回家啊!為什麼要特別跟我說你星期六要回家?」
然後我們才會搞清楚,其實學生都是說週末要回的是父母的家。
這個話題聊下去,有的學生會補充:「喔~我在新竹只是自已租個套房,那不算家啦~」
但也蠻常有已婚學生還是會用「回家」來表達回「父母家」的,這似乎是一種中文獨有的表達方式,隱含著「父母的家才是家,我自已住的地方只是形體上的一個殼,或是一個暫時的地方。」
所以很多成年人明明經濟獨立,獨立為自已做決定卻很多障礙,許多事情都還要跟父母那一輩牽扯不清,包括婚禮要怎麼辦、新房子要買在哪裡、出國工作需要鬧家庭革命等等。
老是把父母的家當成自己的家來講,情感上就越來越難把自己的空間獨立抽離開來。
在西班牙文,如果一個成年人說Voy a mi casa,指的就是自己當時在住的地方,是套房、雅房、甚至一個地下室倉庫都好,那就是他的casa,屬於自已的空間。相對的,父母的家就是屬於父母的,不是他的,如果要說回父母的家,通常會講清楚Voy a casa de mis padres.(我去父母的家)
所以西文母語者即使是自己租的一個小空間,也是會花心思好好佈置、粉刷,讓自己有家的感覺。
台灣這邊據我跟幾個學生們聊的狀況,很多人會覺得那只是個暫時的套房,就不太會想要好好佈置、或是買好的傢俱,反正可能就等以後買房子再說,因此感情上更不覺得那是家,一到週末就往父母老家跑。
各位,當你說「我這個週末要回家」的時候,指的是哪個家呢?
而平常每天下班的時候,跟同事說:「我要回家囉!」指的是同一個家嗎?